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科学视点

精密测量院高离化态离子(HCI)精密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光频标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原子频标,是验证基本物理规律和探索新物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冷原子/离子光频标已达到10-18量级的不确定度和稳定度。利用这样的光频标已高精度地检验引力红移、洛伦兹不变性和检验精细结构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等。科研人员在理论上提出高离化态离子(HCI)适合研制不确定度达到10-19甚至更低的光频标,应用于更高精度检验基本物理规律,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2015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Crespo López-Urrutia研究组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Schmidt研究组合作,开展了基于Ar13+的HCI光钟的研究,已实现Ar13+的逻辑光谱探测。然而,国际上,HCI光钟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原子谱线数据库中高精度的HCI离子相关数据仍存在部分缺失,HCI光钟相关的部分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探寻HCI光钟的优选体系/对象和搭建HCI光钟的实验平台是精密测量物理领域中理论和实验的前沿课题。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展了HCI光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精密测量院囚禁离子物理研究团队同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合作,于2019年研制出一台小型高温超导电子束离子阱(SW-EBIT)。测试结果表明,该EBIT具备产生并引出HCI离子能力,可以作为HCI光钟所需的离子源(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在此基础上,精密测量院囚禁离子物理组和外场理论组,联合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教授严宗朝、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Andrei Derevianko,在理论上详细计算了Ni不同价态HCI离子的原子结构参数,分析得出61Ni11+61Ni12+61Ni14+61Ni15+离子中的4条磁偶极(M1)和2条电四极(E2)光学跃迁非常适合研制新一代光钟。实验上,基于SW-EBIT制备了这些离子,并首次使用共轭的观测与校刻光学系统直接或间接测量了其中4条M1跃迁和1条E2跃迁的波长。其波长测量值的不确定度比NIST推荐值小1-2个量级,其中2条M1跃迁为首次在实验室环境被直接观测到。该研究结合高精度原子结构理论计算和高精度离子光谱实验测量,首次在单一元素中提出了多个HCI光钟候选体系,丰富了实验对象的选择。为后续研究工作中的HCI离子减速、协同冷却和量子逻辑光谱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工作也为天体物理和等离子物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发射荧光光谱测量方案和可靠的观测数据(Physical Review A)。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资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