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英,著名中医肿瘤、白血病专家。毕业于承德医学院,原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专家。从医三十余年,主要研究肿瘤及人体免疫力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根据代谢失调的发病根源,从几百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八十多种提高人体免疫力作用较强的中草药,进行反复配伍,上百次试验,研制出纯中药制剂“补肾健脾生血丸”,经过北京市医药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医院内部制剂。主要治疗各种类型肿瘤、白血病、亚健康、消化系统疾病、囊肿等。经对近万例患者的治疗、观察,显效快,治愈率高。
主要攻治:各种类型肿瘤。经对近万例各种类型肿瘤患者的治疗、观察,显效快,治愈率高。经她治疗的患者有的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的重新返校读书,有的重新站在守卫祖国的边疆哨所。受到全国各地求治患者的好评。她撰写的学术论文在中国首届名医论坛中获得一等奖,并载入《中国跨世纪名医大典》,收录《中国当代思想宝库》著作;医术业绩被中国日报海外版发表到150多个国家、地区。被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评为《2008十大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物》、她撰写的《调节脏腑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论文,在2008年第三届中医药论坛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健康报》、《经济参考报》、《北京法制报》、《北京晚报》、《中国科技报》等媒体先后予以宣传报道。高超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全国各地求治患者的好评。
恶性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等过程中接触到的外界各种有害危险因素,机体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因子,人类自身遗传易感等因素。通俗地讲,其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是指环境暴露因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内因则是指机体自身或遗传易感因素。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恶性肿瘤病因不仅有外因和内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因此恶性肿瘤是一种综合病因所导致的疾病。
细胞癌变的关键是基因的变化,单独一种基因的突变不足以致癌,多种基因变化的积累才能引起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紊乱,使细胞生长失控而癌变。20世纪80年代应用分子杂交等技术发现在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一类参与细胞生长和代谢,促进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被激活后,其高表达可诱导细胞转化,被称为癌基因。在细胞内还存在一类控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被称之为肿瘤抑制基因,简称癌基因。
因此,正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自然界中阴阳两个对立面之间相生相克,相互制衡的辩证统一法则。同时癌症是内外病因的综合整体关系。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大自然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的。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生态平衡。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由脏腑和组织器官组成,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实现机体统一。机体脏腑正常活动又依赖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心、肝、脾、肺、肾和六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总的生理平衡。
一、五脏与血液的关系
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可化血,血可养精,“精血同源”。肾阳促进全身之阳,肾阴加强全身之阴。肾阴肾阳平衡,则全身阴阳平衡;若肾阴肾阳发生偏盛偏衰,就会导致全身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
脾: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升清,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阴脾阳以肾阴肾阳为根本,脾阴与脾阳既相反,又相成;既互相制约,又相互协作,维持着脾脏阴阳的相对平衡。
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之阴阳,皆根与肾,互相制约。肺之阴气非肾阴不能滋,肺之阳气非肾阳不能发,故肺之阴阳久虚,每损及肾。肺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保证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进入体内,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着脏腑阴阳相对平衡。
肝:肝藏血,肝主疏泄,肝阴和肝阳根于肾阴和肾阳。肝之阴阳,互相制约,对肝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有调节与控制作用。
心:心主血脉,心藏神。心的阴阳根与肾,心肾相交,阴阳相互制约,以达到心脏阴阳相对平衡。对心的代谢生理功能活动起调节作用。
二、脏腑阴阳与免疫的关系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化生、储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为受盛、转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肝藏血;心主血脉,心肾相交。心、肝、脾、肺脏之阴阳,均根于肾阴肾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精血同源。肾阴肾阳平衡,则全身阴阳平衡。如果脏腑阴阳不平衡,就会造成骨髓功能异常,影响骨髓多能干细胞正常分化、发育血液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皆缺陷,引起自身免疫力低下。
机体免疫机能有防御、排斥、清除功能。人体一旦遇到各种致病因素,如自然界“五气”(风、署、湿、燥、寒),人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各种化学物质、药物、细菌、病毒等。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内分泌、新陈代谢失调,造成阴阳不平衡,使自身免疫力下降,不能够防御、排斥、清除癌细胞和外来的各种病毒、细菌等。患者就会出现全身无力、关节肿痛;口腔溃疡,不思饮食;贫血、感染、高烧、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头痛,意识模糊,胸骨痛;心慌、气短、腰痛;小便发黄、浑浊;大便无规律,不成型,便秘;红、白细胞,血小板,淋巴低或高;病理细胞(癌细胞)。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分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西医临床中主要通过影像、标志物、病理等方式。标志物主要包括胚胎性蛋白、糖蛋白抗原、蛋白质抗原等标志物来确认是否患有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上有明显不同。良性肿瘤一般对机体影响小,易于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危害较大,治疗措施复杂,效果也不够理想。如果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延误治疗造成复发、转移。相反,如果把肿瘤误诊为恶性的,将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治疗与痛苦。
本人结合中西医理论,根据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八纲辩证”理论,对人体各脏腑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我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根源就是脏腑阴阳不平衡,造成自身免疫力低下而发病。我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中医治本为主,西医治标为辅的原则。《中医素问·标本病传论》“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标,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大小利治其本”。从中可以看出,多种情况下都应治其本,只要除掉“本病”则其它标病自然会迎纫而解。肿瘤通过血管从机体获得养分,又通过血管向宿主输出转移细胞,导致肿瘤转移,故肿瘤的血管系统成为了新的治疗靶点
治疗此类疾病以补气健脾,滋补肝肾,助阳化阴,养血生津为其大法。扶正祛邪,调节脏腑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提高后,由自身产生分化出正常细胞,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达到抗感染、退烧、止血、升降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作用,杀死和抑制病理细胞(癌细胞)及其它相应的病理改变,而达到治愈目的。
患者李某,女,12岁,湖北省人,1998年3月,不明原因高烧,全身皮疹,发痒,胸痛,咳嗽,淋巴结肿大,腹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猩红热,肺部感染,经用大量抗生素退烧药治疗,一个月无效,最后到武汉某医院治疗,经免疫全套检查,“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含量数值测定,都非常低,最后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肺炎,重度营养不良,经大量抗生素、丙种球蛋白对症治疗,仍不见好转,病理症状加重。其父从健康报中获悉,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素英大夫专治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98年4月来医院就诊,诊断为脏腑阴阳失调,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而发病,对症服用补肾健脾生血丸一个疗程,患者体温、大小便正常,病理症状明显好转,查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近于正常值,又服2个疗程药,病理症状全部消失,查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都恢复正常值,患者返校读书,经跟踪观察目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邓某,女,59岁,2010年4月经首都医科大诊断为甲状腺低分化腺癌。先后经过三次手术、化疗、放疗,一年多后复发。经查甲状腺部分切除后的残甲大小2.7X1.8cm,可见丰富血供,呈火海征,甲胎蛋白55.5。经过其他治疗无效,来我医院求治。经中医诊断为阴虚内热,服用口服、外用中药一个月后。甲状腺腺体直径6.6mm。未探及明确肿物,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病理症状明显好转。经查甲胎蛋白、糖类抗原恢复正常。服用补肾健脾生血丸一年半,目前患者全部恢复正常,未复发及转移,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